海鯤號預計4月中下旬進入SAT海上測試,若一切順利,可望在11月前交由海軍進行作戰測評。(台船提供)
潛艦國造海鯤號原型艦在2月底浮移至台船測試碼頭,進行後續「主機調校」與「繫泊試俥」等測試後,據了解,經台船檢視各系統的數據均達安全標準,外籍顧問等人也簽字認可,並經由海軍司令唐華聘為潛艦專案顧問邵維揚最後確認後,海軍同意台船在4月中下旬安排海鯤號潛艦進入SAT海上測試,在浮航模式通過測試後,才會進入真正的下潛模式。若一切順利,可望在11月合約規定時間內將海鯤號潛艦交由海軍,進行作戰測評。
據了解,海鯤號潛艦規劃在4月中下旬進行SAT海上測試的浮航航行,確切的時間還得考量天候海象等因素後,再決定出海浮航的確切時間;雖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曾對外表示海鯤號潛艦進行SAT海上測試時,他會隨艦一起出海;不過,首次SAT浮航航行,因潛艦空間有限,艦上只以台船海昌工廠人員,海軍256戰隊接艦官兵,以及戰系各系統商與負責艦殼測試的廠商代表為主;連已決定當天前往台船的海軍司令唐華,都只能在碼頭上觀看海鯤號潛艦出海進行SAT。
據了解,海鯤號潛艦首次的SAT海上測試,只進行浮航航行科目並不複雜,在浮航航行中檢視各項裝備與各系統的運作狀況,以及其操控系統的穩定度等,不會進行下潛航行,待通過浮航測試後,才進入真正的考驗下潛航行測試,下潛航行在不同深度對艦體壓力殼與操控的液壓系統都要進行不同的安全測試,以及各項戰鬥系統在水下的測試是否達規格需求,因此下潛航行的測試才是SAT海上測試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海鯤號潛艦去(2024)年7月15日移至高雄港91號碼頭開始進行泊港測試(HAT)後,在12月20日,再從91號碼頭轉進乾塢的這段期間是狀況不斷,經台船與各系統商的不斷校正與調修,那段期間海昌工廠不斷的加班才逐漸趕上工作進度;因此當海鯤號潛艦在建造乾塢內完成「傾側試驗及準潛航試驗」等工項,並浮移至測試碼頭,進行完成後續主機調校與繫泊試俥等測試後,大體已算完成計劃規定的項目,接下來調校工作都只是按步就班來進行,經報海軍通通各項審核後,海軍已著手安排海鯤號潛艦在4月中下旬進行SAT海上測試。
海鯤號潛艦為我潛艦國造的柴電動力防禦型原型艦(簡稱,IDS),據現有公開資訊,其潛航排水量為2500公噸,長為70公尺、寬8公尺,潛艦艦體結構採高強度 HSLA-80 型鋼板;海鯤號的下潛深度至少可比劍龍級潛艦多深潛50至80公尺,也就是350公尺左右;其戰鬥系統來自美國洛馬公司(Lockheed Martin),整合魚雷管可發射MK48 MOD6 AT長程重型魚雷、改良型潛射 UGM-84 魚叉反艦飛彈等武器,艦上魚雷攜帶量達18枚,火力大幅超越現有的劍龍級潛艦。(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