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斷外援趕移民 擁抱拉美弱勢的美籍教宗為何此時登場

陳玟穎 2025年05月09日 18:35:00
新任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5月8日出現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的陽台上。(美聯社)

新任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5月8日出現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的陽台上。(美聯社)

在美國總統川普推動削減對外援助、擴大遣返移民等強硬政策之際,梵蒂岡卻推舉出一位出生於美國,但在南美洲國家祕魯奉獻了20年的普瑞弗斯特成為新教宗「良十四世」,是史上首位美籍教宗。這也讓美國在世界舞台上同時擁有2位掌握巨大影響力的領袖,然而兩者的鮮明對比,可能讓世界重新思考美國的核心價值與國際定位。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羅馬天主教新教宗「良十四世」 ( Leo XIV)走上俯瞰聖伯多祿廣場的陽台時,全球為之震驚。因為在人們的記憶中,樞機主教團不可能選出一位美國人。主要原因是,美國常被認為在軍事、外交甚至文化上過於強勢,因此不適合再由美國人來領導全球最具道德權威地位之一的羅馬天主教會,該信仰群體的人數目前是美國總人口的3倍以上。

 

事實上,來自美國的前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成為新教宗「良十四世」對全球數億信徒而言,也許並沒有那麼重要。但問題是,偏偏在這個時間點,正值美國總統川普推翻美國長年奉行的外交方針、國際同盟,甚至挑戰自身核心價值之際,第一位美國籍教宗誕生了。難道是樞機主教們有意在傳遞某種訊息,「美國,可能有另一條路可以走?」這個耐人尋味的巧合,也許可以從新教宗的經歷找到一些線索。

 

普瑞弗斯特此前擔任傳教士長達數十年,其中有20年待在南美洲國家祕魯,不但取得該國國籍,還曾在當地擔任主教。此外,他通曉多國語言,在首次以教宗身分亮相時,完全沒有提到自己的美國背景,而是以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發言,還特別向「親愛的祕魯奇克拉約(Chiclayo)教區」致意,彷彿刻意與美國拉開距離,讓人不將他視為美國政策或權力背書的發言人。

 

在這個民族主義高漲、恃強凌弱成為地緣政治教條、威權主義日益蔓延的時代,美國政府大幅削減援外資金,並擴大遣散移民,而全球南方對經濟失衡越感憤怒,羅馬天主教教會卻選出一位具有雙重意義的新教宗,普瑞弗斯特一方面出生於美國,另一方面又曾在大多數美國移民來自的拉丁美洲實踐協助貧窮與弱勢群體。

 

雖說良十四世的當選是教廷對「川普主義」的批判,太流於表面,但無法忽視的是,羅馬天主教會在美國獨立前幾個世紀,早已精通權力政治的運作之道。

 

如今,兩位美國人同時在全球舞台上,掌握巨大影響力,川普是政治領袖,良十四世是精神領袖。而這兩人之間的對比與潛在分歧,勢必成為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將加劇美國內部與外部關於國家認同與價值觀的辯論,甚至引發人們重新思考「美國人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美國在全球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良十四世成為教宗的消息,已在美國引發意見分歧。一些「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的意見領袖,8日在社群媒體上對此表達失望,當中許多人希望新教宗能擺脫已故教宗方濟各地某些立場,包括氣候變遷。一名網友表示,良十四世「不傳福音,傳的是氣候恐慌、全球化主義」,並稱「我們不會向全球主義的神職人員下跪,我們只跪拜上帝,並且堅定支持川普」。

 

 

更有網友語帶威脅地說,「教宗良十四世得謹慎行事。當宗教領袖涉入政治漩渦,尤其是與『讓美國再次偉大』這樣強大的運動對立時,他們有可能會疏遠數百萬計支持主權、法律與秩序的群眾。」他更補充,「川普一向捍衛宗教自由,但這份尊重是互相的,直到不再相互尊重為止。」

 

 

已故的教宗方濟各曾罕見地公開譴責川普政府的大規模驅逐移民政策,警告這種做法會剝奪移民的尊嚴。他還曾針對當時為該政策辯護的副總統、天主教徒范斯(JD Vance)發表批評,質疑其神學立場。由於良十四世與方濟各的關係密切,外界預期他可能會有類似看法,不過他在任期初期表達立場時可能會比較溫和。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