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很難再於美中之間左右逢源

徐錚 2025年05月17日 06:00:00
不論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因應,談判之複雜和牽動的範圍之廣,台灣都必須全力以赴。(圖片取自shutterstock)

不論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因應,談判之複雜和牽動的範圍之廣,台灣都必須全力以赴。(圖片取自shutterstock)

川普可能帶來美中台突破台海僵局的契機。未來四年各種變化難料,但有幾個大趨勢可以作為台灣未雨綢繆的參考。

 

第一、美中斜坡式的某種程度的經貿脫鉤已難以避免。如果兩國協議,那麼斜坡會比較平緩,但彼此不會再像以前一樣依賴對方;若沒有協議,也不可能斷崖式分手,總要有兩三年時間才能過渡下來。後果首先是台灣很多產業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在美中間左右逢源,主要廠商恐怕都要選邊站。其次則是美國對中國經濟制裁這個嚇阻武統的武器會效力大減,增加台海的風險。

 

第二、川普對戰爭沒有胃口。從俄烏戰爭的調停、以哈戰爭的方案,到和伊朗的談判,再配合他一向的言行,都可以看出他總要用外交談判解決問題。國安顧問Mike Waitz 之被撤換,除群聊門之外正是沃茲附和以色列總理主張對伊朗動武。不必懷疑他也會用談判處理台灣問題。

 

第三、川普顯然是個實利主義者,不在乎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只有永遠的利益。他不必一定要知中國對抗。作為總統,他當然繼承了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和歷史性的緊密関係;但他的支持不是免費的。美國和烏克蘭的礦產協議是一個範例。川普要的是兩國間經濟結構的實質連結。

 

第四、目前可能是最適合中國發動和平攻勢的時期。川普就職前就表示,若美中兩國合作,世界上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此前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會講這種話。歷史證明,武嚇對台灣沒用;但胡錦濤的文攻可能在陳水扁因素之外幫助了馬英九的當選。

 

這些情勢可以是台灣的危機,但也可以是轉機。四項建議:首先是回應川普政府要求提高國防預算在GDP的佔比而順勢推動這項早就該做的事情。 不論是嚇阻武統還是追求對等和談,都需要足夠的國防實力;而且也必須先自助才有可能得到人助。與其疑美不如強台。

 

其次,是大膽東進美國,利用有如輝達領軍台積電等台廠進軍美國AI產業以打進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上游這樣的作法,徹底改變台灣專注下游製造的一向局限,再從美國連結回饙台灣本土產業。投資美國充分利用美國的土地能源和人才以擴大台灣經濟可能成為下階段台灣發展的台美雙嬴策略。

 

第三、團結台灣各黨派以應付變局。若大罷免及補選以後民進黨仍是立院少數,希望賴總統能和藍白合作,任用一位各方都能接受的行政院長組閣,比方侯友宜或江啓臣。若民進黨成為多數,也希望能組織聯合內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最後,在這三個基礎上,需要作好與對岸談判的準備。不論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因應,談判之複雜和牽動的範圍之廣,都必須全力以赴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勿恃這天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讓談判有利台灣。

 

※作者為任色列理工學院終身榮譽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