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車禍引發外界關注高齡駕駛議題,醫師沈政男直言,應鼓勵長者繳回駕照而非換照。示意圖。(取自freepik)
新北市三峽區昨天(19日)發生重大車禍,2個月前才剛進行高齡換照的78歲余姓老翁,駕車行經路口時,不明原因失控暴衝撞上多名學生,造成3死12傷悲劇。事件引起社會對高齡駕駛議題的重視,醫師沈政男直言,高齡換照給了一種「虛幻的安全保障」,好像自己開車有經過認證,於是更敢開、更想開,認為應鼓勵長者繳回駕照而非換照。資深媒體人黃暐瀚也點出,台灣與各國的「高齡駕駛」定義相比是否太寬鬆?可以立即檢討。
沈政男昨在臉書發文指出,自己以前就提過相關理論,2017年高齡換照開始施行後,長者騎機車車禍死亡人數明顯逐年攀升,包括自撞及與他人相撞。他認為,高齡換照給了一種「虛幻的安全保障」,好像自己開車有經過認證,讓長者更敢開、更想開,然後車禍就增加了。
他說明,這幾年喧騰的行人死亡議題,也以高齡死亡居多,佔7成以上,但防治上並沒有以高齡交通安全為焦點。長者不只騎車開車,甚至走路都容易出車禍,但要求長者不騎車開車,去坐捷運、公車,又比年輕人困難太多。
「交通問題,歸根結柢就是高齡照顧問題。」沈政男直言,日本3天2頭就有長者開車致死的新聞,台灣也慢慢走向那樣的社會形態,但大家對高齡照顧並不太在意。他更舉世壯運的新聞為例,認為台灣顯然就是一個沒有高齡照顧意識的社會。
沈政男表示,正確做法應該是鼓勵老人家繳回駕照,而不是鼓勵他們去換照。但現行問題是配套的大眾運輸要先做好,像博愛座的議題吵了許久,說要改成優先席、肚子痛就可以坐,「根本完全沒有高齡照顧意識」,種種困境也讓沈政男感嘆,整個國家社會,關於民生問題與對策的分析能力,弱到難以想像,政府與民間都是如此。更不用談政治問題了。
資深媒體人黃暐瀚今天(20日)也在臉書發文探討台灣該不該限制高齡開車議題,他指出,台灣現行法規是年滿75歲的駕駛,必須通過體檢與大腦認知測試才能換照3年,但三峽事件的78歲駕駛今年2月才剛順利換照(應該是第二度換照),顯然現行的換照程序跟方法,無法完全避免意外的發生。
黃暐瀚表示,從多方監視器畫面得知,該駕駛在死亡衝撞前,早就在其他路口出現「卡安全島」、「危險倒車衝撞後車」、「撞完就跑、未下車檢視」、「巷弄車速過快,撞倒路人」等脫序行為。他認為,高齡駕駛絕對不是討論用路安全的「唯一公敵」,但如何讓高齡駕駛在沒有「主觀犯意」的狀況下,避免出現身體不協調等無法控制車輛的意外再次發生,是交通部跟社會大眾,應該一起嚴肅討論的議題。
最後,黃暐瀚也提到,各國的「高齡駕駛」年紀界定分別為:日本年滿70歲、新加坡年滿65歲、香港年滿60歲、英國年滿70歲。而台灣是年滿75歲才需要換照,是不是太寬鬆?可以立即檢討。(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