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熊本子公司JASM(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的熊本二廠計畫從2024年被推遲至2025年,觀察人士認為JASM的產能並不高。(資料照片/美聯社)
在美中貿易局勢升溫的背景下,日本致力於提高國內半導體產量,日本政府預計至2030財年(2030/4/1~2031/3/31)提供半導體與AI逾10兆日圓(約2.1兆新台幣)的支援,但截至今年4月為止,日企在2023-2024財年建造或購買的7間半導體廠中,僅有3間啟動量產,顯示AI以外晶片的需求復甦緩慢。
日經亞洲20日報導,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在停產9年後,2024年重啟甲府廠區,原本計畫在今年年初開始量產,但由於電動車和其它領域的功率半導體需求低迷,導致量產計畫生變,瑞薩社長柴田英利上個月公開表示,「市場的不確定性極高,我們會儘可能保持謹慎。」
羅姆半導體(ROHM Semiconductor)2023年11月在其收購的工廠開始試生產,但量產日期未定。三墾電氣(Sanken Electric)也收購了一間工廠以提高功率半導體的產量,但全面生產期程延到了2026年或更晚。
鎧俠控股(Kioxia Holdings)預計9月啟用一座記憶體製造工廠,該廠區雖然早在2024年7月就已完工,但鎧俠選擇等待記憶體市場復甦後再開始生產。
索尼集團(Sony Group)方面,雖然在長崎縣諫早廠區的晶圓廠中仍有可使用空間,但索尼仍在評估市場狀況。該廠區的建設是為了提高智慧型手機影像感測器的產量,但去年iPhone的銷量大幅下滑,並且手機製造商也開始將供應鏈轉向本地供應商。
根據科技市調公司Omdia的數據,日本去年的半導體銷售在全球份額下降了1.7個百分點,降至7.1%,為198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
台積電位於熊本的公司JASM(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已於2024年12月開始量產,但一些觀察人士認為該廠的稼動率不高。JASM原計劃在2024財年破土建造第二座晶圓廠,然而後來計畫被推遲至2025財年,不過台積電表示,仍打算2027財年時在第二廠區啟動量產計畫。
非AI晶片的需求疲軟也是海外銷售必須面臨的問題,目前約有一半的半導體用於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而這些產品市場已呈現飽和狀態。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晶圓廠的稼動率約在60%-70%之間,低於穩定水準的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