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海軍規劃2026軍事投資 玉山艦、磐石艦與潛艦救難艦列優先項目

朱明 2025年05月21日 21:30:00
海軍規劃2026年投資項目,玉山艦(圖)、磐石艦將各增建1艘,潛艦救難艦建造案也列入優先。(資料照片/總統府)

海軍規劃2026年投資項目,玉山艦(圖)、磐石艦將各增建1艘,潛艦救難艦建造案也列入優先。(資料照片/總統府)

海軍規劃向美軍購13架MH-60R反潛直升機與相關設備案,因美方出售態度不明確,海軍經重新盤點清單後,日前已重新規劃2026年軍事投資項目,據了解,玉山船塢運輸艦、磐石油彈補給艦各增建1艘,以及潛艦救難艦建造案列入最優先;另外,增建大武號救難艦也列入項目內,但是否一次增建2艘則要精算後才會作決定。

 

 

2026更新老舊艦艇 優先增建玉山、磐石艦

 

海軍在作戰艦的部分,據了解,海軍規劃成功級軍艦性能提升案,包括更新雷達、戰鬥系統及標準二型艦載防空飛彈系統等,因評估每艘至少要100億以上的經費,加上性能提升的期程不會比建造新艦來得快,因此在國防部討論時就被否決,現階段作戰艦仍以建造輕型巡防艦為最優先,再依台海形勢來決定作戰艦;因此2026年軍事裝備投資,就以更新老舊艦艇為主,經盤點預算額度,增建玉山船塢運輸艦、磐石油彈補給艦各1艘與潛艦救難艦為優先案。

 

2026年軍事裝備投資以更新老舊艦艇為主,玉山艦將增艦一艘。(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當年建造玉山船塢運輸艦的背景,因海軍1艘旭海號船塢登陸艦(LSD)與2艘中和級戰車登陸艦(原美製新港級)都日漸老舊,維修成本增加且艦況日益下滑,勤務空窗壓力大增,無法滿足台灣海軍的任務需求。海軍未來兵力整建計劃中,當時規劃建造新兩棲運輸艦為「鴻運計畫」,預計建造兩艘。另外,當時另1艘則以「震平計畫」建造排水量約22000噸的兩棲船塢突擊艦(LHD),該艦為全通甲板兩棲直升機船塢登陸艦(Amphibiou Landing Helicopter Dock Ship),並另個代號是「鴻運二階段」進行全方向的評估。

 

「震平計畫」打算建造排水量約22000噸的兩棲船塢突擊艦(LHD)。圖為韓國獨島號。(取自美國海軍)

 

 

考量後勤運補需求 新船艦由台船建造

 

據了解,這次海軍將玉山船塢運輸艦增建1艘列為優先項目,內部也曾討論是否要啟動「震平計畫」兩棲直升機船塢登陸艦,但因應兩岸情勢嚴峻,建造可提供國軍各式直升機海上起降的作戰平台,並可進行多功能任務的登陸艦,並不符合不對稱作戰,基於目前海軍運補的需求,決定增建1艘玉山船塢運輸艦。

 

增建1艘代號「禎祥專案」磐石油彈補給艦,雖目前海軍的油彈補給艦有磐石艦與武夷艦,基於未來國際合作的任務增加,相對海上運補需求量相對提高,提前建造1艘磐石油彈補給艦來預作準備。

 

未來國際合作任務增加,海上運補需求量提高,提前建造1艘磐石油彈補給艦來預作準備。(取自國防部)

 

因玉山船塢運輸艦、磐石油彈補給艦都是由台船公司承造,雖這兩艘原型艦在建造期間,發生過玉山艦底艙閥門未關上,導致海水湧入並進入放置主機的機艙內,所幸即時關閉底艙閥門,才未讓主機受損等;不過,因台船有這兩艘艦的建造經驗,後續艦的建造標案應該還是由台船來承攬建造。

 

 

建構潛艦救援機制 海軍提前至2026年執行

 

在潛艦救難艦的部分,考量國造潛艦數量將有8艘,加上2艘經過性能提升的劍龍級潛艦,我國海軍未來將有10艘潛艦,必須擁有可供緊急救援任務、具深海救裝備的潛艦救難艦,雖然目前我與鄰近的友盟國家簽訂潛艦事故救援機制,多年來也進行各項演練中,但必須自行建構潛艦救援機制,目前海軍將規劃在2027年的建案提前1年在2026年執行,預估金額超過100億元。

 

台灣必須建構潛艦救援機制,海軍建案提前至2026年執行。圖為大武軍艦。(取自台船官網)

 

不過,該案相當特別的是國會的關注度超過海軍,從2023年起就有立委不斷的提及需建造潛艦救難艦,當初海鯤號潛艦都還未命名,而大武救難艦已開工建造,但立委就積極在推動潛艦救難艦,當時國防部與海軍提前進行了詢商等工作,海軍並邀請廠商就潛艦救難裝備進行簡報,因DSRV救難潛艇與ROV無人遙控潛水作業載具,國內並沒有此裝備,加上造價也很昂貴;海軍在重新盤點清單後,就把潛艦救難艦提前到2026年,考量潛艦都是在台船建造,潛艦救難艦若無意外,還是會由台船承建。(責任編輯:殷偵維)

 

DSRV救難潛艇造價昂貴。圖為美國海軍的DSRV-1救援潛艇。(取自美國海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