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秘書長呂特與川普。(美聯社)
在美國總統川普的推動下,北約32國同意到2035年將國防支出提高到GDP的5%,以因應俄羅斯擴張和全球局勢變化。同時,北約秘書長呂特也警告,中國已將目光鎖定台灣,如果習近平決定攻打台灣,他很可能會先聯絡普丁,要求俄羅斯在歐洲攻擊北約領土,以分散美國和盟國的注意力,協助中國進攻台灣。
紐約時報5日刊登北約(NATO)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的專訪,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一直對北約持懷疑態度。他曾痛斥北約是美國的財政負擔,有報導稱,在他第1個任期內,他甚至曾多次私下威脅要退出北約。最近,川普要求北約國家為自身防衛承擔更多費用,並警告如果俄羅斯入侵北約成員國,美國未必會出手協防歐洲。
顯然,川普對北約產生了震撼性的影響。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在二戰後成立,目的是作為對抗蘇聯的堡壘。理論上,其32個成員國都受到共同防禦承諾的約束:該聯盟最著名的條款,即第五條(Article 5),規定對任何成員國的攻擊都將引發所有成員國的共同回應。然而,在實際運作中,美國無疑是最重要的成員國。在北約76年的存在期間,美國提供了讓北約得以運作所需的部隊、情報、後勤和核武庫。
呂特在擔任荷蘭首相14年後,於去年底成為北約秘書長,作為中右翼領導人,他的長期執政為他贏得了「不沾鍋馬克」(Teflon Mark)的綽號。在這個新時代,俄羅斯懷有擴張主義野心、美國被視為不再那麼可靠,歐洲對於自行應對戰事的準備嚴重不足。呂特被賦予任務,要在北約準備面對更加危險的新時代之際,讓川普保持滿意。
北約成員國於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關鍵峰會上承諾,到2035年將國防支出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高於目前要求的2%。這是川普提出的要求,而呂特實現了。對某些觀察家而言,這一切證明了呂特願意不計一切代價讓川普滿意。
不過,呂特在專訪中表示,這並非「阿諛奉承」和「精心安排的卑躬屈膝」,北約成員國承諾實現5%的國防支出,這是具有變革性的。因為北約正面臨著巨大的地緣政治挑戰。
他指出,這些挑戰首先是俄羅斯,他們正在以近代史上無與倫比的速度重建自己。他們現在3個月內生產的彈藥量,相當於北約1整年生產總量的3倍。這是無法持續的,但俄羅斯正與北韓、中國和伊朗的神權政府合作,發動這場無端的侵略戰爭對抗烏克蘭。因此,印太地區和大西洋地區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中國也盯上了台灣,在這樣的地緣政治局勢下,如果北約仍停留在過去的2%,就無法自我防衛。
呂特解釋說,5%這個數字之所以正確,首先是就核心國防支出而言,各國都必須提升到3.5%。另外還有所有與國防相關的支出,須要發展國防工業基礎,須要在網路防禦和混合戰領域投入資金,須要讓整個社會在軍事以外做好準備。這額外的1.5%加起來,就是5%。這是1筆龐大的支出,但如果北約不做,就得學俄語了。
呂特還強調,在防衛北約領土方面,美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不僅關乎保衛歐洲,也關係到美國自身的安全。他指出,如果大西洋、歐洲和北極地區不穩定,美國也無法獨善其身。
他接著提到,第2個原因與印太地區有關。他直言,北約不能天真,如果習近平決定攻打台灣,他首先會致電他在這場局勢中的「小夥伴」普丁(Vladimir Putin),告訴他:「嘿,我準備動手了,我須要你在歐洲搞點事情,透過攻擊北約領土來幫我牽制他們。」也就是說,習近平會要求俄羅斯在歐洲發動攻擊,牽制北約,為中國進犯台灣創造機會。
呂特認為,這很可能是未來衝突爆發的模式。為了有效嚇阻中俄可能的聯手行動,北約必須做兩件事:第一,確保北約的集體軍事實力強大到足以讓俄羅斯不敢輕舉妄動。第二,加強與印太地區的合作,這也是川普大力推動的方向。呂特表示,北約與印太在國防工業及創新領域的緊密合作,將是維護歐洲安全、印太安全以及台灣安全的重要關鍵。